(资料图片)
哈喽小伙伴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台湾茶历史,台湾十大名茶的基本简介方面的一些说法,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台湾茶历史,台湾十大名茶的基本简介的相关内容。
1,台湾十大名茶的基本简介
台湾茶业的历史较短,谈不上历史名茶,现代名茶倒是不少。任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的范增平先生,曾根据台湾茶的知名度、消费者市场和学者专家的意见,台湾十大名茶 系指: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龙泉茶和日月潭红茶等十种知名度较高的茶。舞鹤茶区的有机茶园所生产的舞间茶心高山乌龙茶算是台湾乌龙茶里比较不错的了
2,台湾茶叶在大陆的知名品牌
台湾茶叶品牌:唐明皇茶叶,宝泽台湾高山茶,天仁茗茶,郑福星等。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台湾有诸多名茶,如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铁观音、高山茶,以及东方美人等。日本人喜欢喝台湾茶,近年来,台湾茶开始进入大陆市场,受到市场的认可。台湾十大名茶系指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台湾高山茶、龙潭龙泉茶、日月潭红茶等十种知名度较高的茶。冻顶龙井在陕西有“金牛早”属绿茶类。知名度也算是蛮高的
3,台湾茶的特色是什么
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台湾有诸多名茶,如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铁观音、高山茶,以及东方美人等。特色茶品有: 文山包种茶? 冻顶乌龙茶? 东方美人茶? 金萱茶文山包种茶:第一香气一定要清扬,带有明显的花香,第二滋味要活泼甘醇,第三茶汤要呈亮丽的绿黄色。冻顶乌龙茶:喉韵十足,带明显的人工焙火韵味与香气,饮后令人回味无穷,风韵绵延。东方美人茶:香气带有明显的天然熟果香,滋味具蜂蜜般的甘甜后韵,外观艳丽多彩具明显的红、白、黄、褐、绿五色相间,形状自然卷缩宛如花朵,泡出来的茶汤呈鲜艳的琥珀色,它的品质特点比较趋近于红茶金萱茶:金萱茶最大的品质特征即俱一股浓浓的天然「奶香」,这种天然的奶香很少茶类可以做得出来,只有金萱茶有此特征
4,什么是台湾茶史
台灣飲茶的歷史甚早,早在西元17世紀以前台灣原住民便已有採野生山茶製茶飲用的習慣。但茶在台灣真正的興盛,主要是18、19世紀間,由【柯朝、林鳳池、張迺妙與張迺乾兄弟】等從福建一帶逐步引進茶苗與技術,於台灣北部瑞芳、木柵與中部鹿谷凍頂山一帶闢園植茶、製茶;之後,19世紀中葉,來自(英國的茶商約翰杜德)的(寶順洋行)首度將台灣烏龍茶引介至海外並獲得成功與口碑後,正式展開了台灣百餘年以外銷為主的製茶史。1970~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人們對於生活與飲食有了新的追求,於是各地「茶藝館」紛紛成立,成為人們遊憩生活裡很重要的品茗空間。現今知名度最高的【台灣十大名茶】是: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松柏長青茶、木柵鐵觀音、三峽龍井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龍泉茶和日月潭紅茶。
5,台湾特色茶是什么茶
台湾高山茶。阿里山茶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台湾有诸多名茶,如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铁观音、高山茶,以及东方美人等。特色茶品有: 文山包种茶? 冻顶乌龙茶? 东方美人茶? 金萱茶文山包种茶:第一香气一定要清扬,带有明显的花香,第二滋味要活泼甘醇,第三茶汤要呈亮丽的绿黄色。冻顶乌龙茶:喉韵十足,带明显的人工焙火韵味与香气,饮后令人回味无穷,风韵绵延。东方美人茶:香气带有明显的天然熟果香,滋味具蜂蜜般的甘甜后韵,外观艳丽多彩具明显的红、白、黄、褐、绿五色相间,形状自然卷缩宛如花朵,泡出来的茶汤呈鲜艳的琥珀色,它的品质特点比较趋近于红茶金萱茶:金萱茶最大的品质特征即俱一股浓浓的天然「奶香」,这种天然的奶香很少茶类可以做得出来,只有金萱茶有此特征
6,什么是台湾传统茶
台湾饮茶的历史甚早,早在西元17世纪以前台湾原住民便已有采野生山茶制茶饮用的习惯。但茶在台湾真正的兴盛,主要是18、19世纪间,由柯朝、林凤池、张乃妙与张乃干兄弟等从福建一带逐步引进茶苗与技术,于台湾北部瑞芳、木栅与中部鹿谷冻顶山一带辟园植茶、制茶;之后,19世纪中叶,来自英国的茶商约翰杜德的宝顺洋行首度将台湾乌龙茶引介至海外并获得成功与口碑后,正式展开了台湾百馀年以外销为主的制茶史。1970~198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很重要的品茗空间。现今知名度最高的台湾十大名茶是: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龙泉茶和日月潭红茶。座落于坪林的茶业博物馆是一座闽南安溪风格的四合院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二座茶业博物馆。主要馆藏有茶事、茶史、茶艺等,涵盖茶叶的成分、茶树的品种、茶叶的分类、茶叶的产销、台湾茶园的分布、唐宋制茶器具、各代制茶法、现代制茶的过程等知识。莺歌为现今台湾茶具制造的重镇,其辖区内的陶瓷博物馆则是全台湾唯一一座以陶瓷为主题的博物馆,甚具特色。
7,台湾茶的历史
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目前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柯朝氏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种于今台北县瑞芳山区,相传为台湾北部制茶之始。清咸丰乙卯年(1855年)林凤池从福建引进青心乌龙种茶苗,种于冻顶山,据悉为台湾乌龙茶之始。清同治年间(1856年~1875)约翰?杜德对台湾茶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他移进茶苗、提供技术指导、收购茗茶、设精制厂并外销茗茶。使得台湾的茶业大幅发展。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张氏兄弟从安溪引进纯种的铁观音茶,在木栅樟湖山种植,相传为今日木栅铁观音之始。政府开始推广种茶。乌龙茶不再受美国市场青睐而滞销,导致包种茶的兴起。华人茶商李春生、台湾茶商林维源兴起,以及台湾的茶商团体兴起而突破台湾茶叶为洋人所主导的局面。日治时期这时期的台湾茶品种除了原本从福建省传入的以外,又经过日本人历年的试验,最后选出青心乌龙、青心大有、大叶乌龙与硬枝红心等四大品种作奖励推广种植。日本人并大力推广红茶的种植。二战时期因战争爆发,粮食与劳力皆极缺,除部分茶园改种粮食作物以外,原本投注在茶园的农村人力也移转到其他方面,致使台湾茶产业极度萎缩,几乎减产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国民政府时期随着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重要的品茗空间。此时期振兴了绿茶的生产,复原茶种、改良茶种、改进各种制茶法、茶产品多元化、推广茶区。使得原本以外销为主的台湾茶业转为以内销为主,使得停滞不前的茶业再次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