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对于大益来说是具有里程牌纪念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大益商标首次被运用在普洱茶上,并由此诞生了被称为“紫大益之王”的标杆茶——96紫大益。
(相关资料图)
今天这篇文章,小茶胡就来和茶友们聊聊96紫大益的传奇。
大益商标的首次运用
20世纪80年代之前,云南普洱茶行业尚处于计划经济,管理相对僵硬,品牌上能选择的余地也很少,基本都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旗下的“中茶牌”。
20世纪8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茶总公司告知各下属茶厂,总司将逐步收回“中茶牌”商标使用权,并要求各家茶厂使用自有商标。
而国营勐海茶厂也正是其中之一,由于找不到专门设计品牌的机构,邹炳良的领导班子就决定自己设计商标图案和品牌名称。
其中曾任制茶部门负责人的余正才,想到自己有绘画的业余爱好,就接过了设计商标的任务。
余正才以“走向市场,吐霜芳香”的想法入手,先构思了一个形似梅花的商标,往上报时却被“图案本身有明显商品种类属性,不能作为商标“的理由驳回。
方案被拒的余正才思来想去,又以大叶种茶原料入手,从“大叶”的谐音中,找出了大益这个名字,表述“喝茶有益,茶有大益”的健康主题。
有了名字,图案上则以红色的“大”字为底,”益“字镶嵌其中,两个字都使用仿宋字体,整体造型简约大气,棱角分明。
1989年6月10日,“大益”图案,通过了商标注册,被勐海茶厂正式启用。不过最初的那几年,大益主要用于红碎茶,绿茶、青茶等其他茶类的出口商标。
直到1996年,勐海茶厂才开始生产标有“大益”品牌的普洱茶,由于外包装色调为紫色,又近似于玫瑰色,因此也被市场称为“96紫大益”或“96玫瑰大益”。
不过大益茶刚进入市场时,喝惯“中茶牌”的客户并不喜欢大益牌,勐海茶厂就用搭配的方式促进销售,买“中茶牌”,就必须附购“大益茶”,不然不发货。
但很多客户还是不相信大益茶的品质,对这种捆绑销售抱有不满,有些大茶商甚至完全不接受大益牌,无奈之下,勐海茶厂只好满足其要求。
当然,邹炳良厂长也知道捆绑销售的弊端,后来他领导茶厂,让大益茶的质量逐渐提升后,市场上才逐渐接受了这个品牌。
时至今日,大益品牌的认可度早已今非昔比,96紫大益的价格也是成百上千的增加,当年那些死活不接受大益的茶商,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备受瞩目的明星老茶
96紫大益,除了“外紫内红”(绵纸为紫色,内飞为红色)这一最广为人知的特征外,还有着三处通常只有内行才知道的特征点。
96紫大益的特征点有三,一是绵纸上方“云南七子饼茶”中的“南”字,字体略有缺口,呈现出“三角断”或“半圆断”,业内俗称“断南”。
“断南”特征,有说是厂家刻意为之,也有说是改制前的勐海茶厂棉纸模子较陈旧,印刷机器磨损所导致,后来被业界总结出,作为老茶鉴定的一个重要参考。
特征点之二,是绵纸正中大益商标带有 ®,意指大益是一个注册商标,仿冒必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大益老茶是不带®,猜测是刻意为之,或机器磨损所致。
特征点之三,是绵纸下方的“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有茶友对这里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不是勐海茶厂呢?
原来当时市场经济浪潮已然到来,即将卸任的邹厂长,为勐海茶厂留下了一条公司制经营的明路,并在1996年初筹备完成,成立了“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首次改制后的公司,还是原班人马,不过在经营上执行独立核算,也即“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同时由于实行股份改制,政企分开,茶厂职工们的生产积极性都很高涨。茶厂也欣欣向荣,可惜后来这条路并没有坚持下去,有机会小茶胡再为茶友们细说。
总之,96紫大益上厂名的改变,是勐海茶厂当年转向“有限责任公司”的体现,而饼面埋贴的红色内飞,印刷的同样是“西双版纳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此外,96紫大益上还有一处小细节,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那就是“西双版纳”中“双”的拼音中,漏掉了字母“G”,可能也是铅字磨损所致的。
说完绵纸,我们再来看看96紫大益的饼身细节,其饼型压制的比较紧实,方方正正,历经20余年沉淀,仅边缘略有松散,是改制前老茶的一贯风格。
再看拼配细节,撒面的茶芽早已转化为漂亮的金黄色,翻看背面,茶梗较多,应是以4级茶菁组成了骨架,的确是非常规范的7542拼配风格。
茶汤红浓透亮,樟香显现,入口饱满,汤感厚,中段花果香明显,蜜韵显现,是上了年份的7542才能呈现的口感,体感非常舒适。
美中不足的是,汤感之中仍带有一丝青味,相信在经过一段时日的转化,一定能达到更高的层次。
这款96紫大益,近些年来在市场上有价无市,一茶难求,稀缺度相比于众多印级茶,也是毫不逊色,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款茶的市场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