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龙门乡的一个山村里,有一个因海拔而得名的“离天空最近的茶园”。这里,茶地星罗棋布于漫山遍野的森林之中,茶园之间被带状或块状的森林隔开,茶园之中太阳能杀虫灯与古木林立,演绎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大坪坦茶叶)”的奇迹。
大坪坦村位于永平县城西北部,背靠澜沧江,平均海拔2400米,冬天白雪皑皑,春天云雾缭绕,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唯一一个没有一分水田的行政村。过去,村民主要靠种植苦荞、包谷、萝卜、红豆、土豆等农作物维持生计,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住的木楞房、垛木房,走的毛毛路、泥巴路。“贫穷”曾经是这里的代名词。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2003年,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用脚丈量了大坪坦山山水水后发现,这里的气候、土壤与云龙县大栗树茶园相近,萌生了种茶的念头,县、乡领导请来专家考察后认为:当地很适合种植佛香系列的高原生态茶,完全可以把云龙大栗树茶园的“种茶经”拿来念念!.
2004年7月12号,大栗树茶厂在大坪坦种下第一棵茶苗。万事开头难。因为没有种茶的历史和经验,村民怕吃亏,不愿意响应种茶的号召。有的村民把茶苗晾在地里活活晒死,有的村民干脆把茶苗丢掉。办法总比困难多。村党总支部集思广益后决定由党员带头先上。老党员刘清“冒险”种了30亩,村党总支部书记杨育志一口气种下70多亩。乡里顺势而谋,制定出台补助政策,给予茶农每亩150元的补助,并组织村、组干部和茶农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多方“刺激”下,村民种茶积极性空前高涨。那年,全村一共种了1584亩。
经历风雨方见彩虹。2005年,大坪坦组建了生态茶生产经营协会。2006年,云龙大栗树茶厂到大坪坦组建了茶叶初制所。2007年,30户茶农收获第一桶金,一亩地的收入比以前翻了3倍,种茶农户一下子增加到了80多户,茶园面积成倍增长。云龙大栗树茶厂终于走了进来,大坪坦茶厂、博恒茶厂拔地而起,“支部+企业+基地+协会+农户+扶持政策”的致富路越走越宽,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茶农杨义仁说:“过去我们只能到外面打工,年轻漂亮的姑娘都想嫁到坝区,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娶不上媳妇,现在好了,每年仅茶叶收入就有2万多元,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村党总支部书记杨育志笑着说:“对大坪坦而言,将近两万亩的优质茶园是产业之本、民生之基,更是幸福之源。一路走来,我们步伐坚定;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乡党委书记周明武说:“农业部公布了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我们大坪坦村(大坪坦茶叶)榜上有名。是我们永平县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的首个村。2019年大坪坦村鲜茶叶总收入达1200万多元,300户茶农人均收入10000多元。在乡村振兴中,我们将以大坪坦村为中心,打造一条高原特色产业的生态带,把大坪坦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一片森林一片茶。如今的大坪坦村,山还是那山,但大不同的是,白瓦房、小洋房代替了木楞房、垛木房,弹石路、水泥路代替了毛毛路、泥巴路,家家都有汽车、摩托车,曾经遥不可及的富裕之梦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
村因茶而美,民因茶而富,山因茶而翠,当你走进大坪坦村的万亩生态茶园时,犹如走进了云山包裹的仙境;当你吃着脆香的茶叶酥、品着汤色翠绿的生态茶、喝着淳香的茶叶酒时,那味蕾上绽放的美味让人久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