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和叶茶。
安吉白茶
目前,在茶叶市场上有白茶、政和白茶、福鼎白茶、黄金白茶、安吉白茶、景宁白茶、徽州白茶、靖安白茶、天目湖白茶、乐昌白毛茶、凌云白毛茶、汝城白毛茶等名称的茶叶产品,很显然,很多茶友不好区分、弄的晕头转向和混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以,就有必要了解白茶、白叶茶、白毛茶之间的区别。
三者概念
白茶
属于六大茶类中的一类,其鲜叶原料采自芽叶满披茸毛的白茶品种,按照白茶的萎凋、干燥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产品。如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福鼎白茶白牡丹
白叶茶
又称白叶茶、白化茶或白茶。黄叶茶是鲜叶原料采自芽叶变异导致叶绿素部分缺失呈黄白色的黄化茶树,一般按照绿茶或其它茶类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产品。如安吉白茶、景宁白茶、徽州白茶、白鸡冠等。
黄化茶品种或种质是指因遗传因素或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体内叶绿素合成受阻而含量较少、芽叶色泽趋向白色的茶树。茶树的有性后代偶尔会分离产生白化苗,由于白化苗完全缺失叶绿素,这类植株在子叶营养消耗殆尽后就无法成活,因此有人认为将可以返绿的黄化茶树称为“黄叶茶”更为适合。
图为安吉白茶
在历史名茶中,采用白毫茶资源加工的名茶有唐代的东阳东白茶、宋代的峨眉白芽茶、宋代的龙团胜雪。采用白叶茶资源加工的名茶有宋代的白茶、明代的白鸡冠等。
我国早在宋代就有白叶茶记载。宋代斗茶以纯白为贵,白茶因而受到珍视。
宋徽宗赵佶在其《大观茶论》中写道:“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能致,正焙之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而已。”
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将福建建安的茶树分为白叶茶、柑叶茶、早茶、细叶茶、稽茶、晚茶、丛茶等7种类型,并叙述了建安茶树的形态特征、生育特征、制茶品质和栽培特点。
明代以后福建武夷山、安徽泾县、霍县等地都有白叶茶资源的记载。近几十年内,在浙江安吉、天台、景宁、嵊州、泰顺、桐庐、建德等地也陆续发现白叶茶资源。宁波市是当前白化茶种质资源收集最集中的区域,现保存数十份白化茶种质资源。至今,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有安吉白茶、黄金芽、千年雪等。
王开荣等对浙江宁波白化茶资源及其后代进行研究,分为生态敏感型和生态不敏感型。而生态敏感型又有温度敏感型和光照敏感型。温度敏感型,主要是低温敏感型和高温敏感型。比如安吉白茶、四明雪、千年雪等,都属于低温敏感型。而黄金芽、金光等,都属于光照敏感型,这类茶多季新梢呈黄色白化,持续期长。
图为黄金芽
白毛茶
是鲜叶原料采自白毛茶变种,一般按照绿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产品。如乐昌白毛茶、凌云白毛茶、汝城白毛茶等。
三者区别
白茶为福建主要特产茶类,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建阳等地。
白化茶品种资源分布较广,在我国福建、浙江、安徽及日本等地都有,特别是浙江茶区发现、挖掘出不同类型的白化黄叶茶资源,以白化黄叶茶为原料生产的产品有绿茶、乌龙茶。
白毛茶品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以白毛茶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多为绿茶。
白茶资源类,主要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及福云6号、福建水仙、地方性群体种等茶树品种可以加工制作。制成茶类主要是白茶,产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水仙白、小白贡眉、小白寿眉等。
白叶茶资源类,主要有古代宋朝白叶黄叶茶;福建黄叶茶白鸡冠及其后代;浙江黄叶茶,如白叶1号安吉白茶、黄金芽、四明雪芽、千年雪、景白1-4号;日本黄叶茶等。制成茶类主要有蒸青团茶、乌龙茶、绿茶;制成成品茶主要有宋代白茶、白鸡冠、安吉白茶、宁波白茶、惠明寺白茶、徽州白茶、日本煎茶等。
白毛茶资源类,主要有乐昌白毛茶、仁化白毛茶、丹霞白毛茶、凌云白毛茶、南山白毛茶、汝城白毛茶等,制成茶类主要是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