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兴,1971年生,云南建水民间艺人,紫陶工艺师;从事紫陶创作近20年,期间潜心专研,并不断向业内老艺人取经,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如今在紫陶柴烧制作方面小有拙就。
(相关资料图)
【欣雅陶艺】成立2016年,他的柴烧作品丰富且独具一格,主要以柴烧壶和柴烧杯为主,还有茶罐、水缸、花瓶等。
作品《柴烧石瓢壶》
他的作品《编钟茶罐》曾被《碗窑密码》一书收集记载,此书专门收集了众多优秀的、有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水紫陶作品。作品《编钟茶罐》寓忠心耿耿、以礼为本、忠诚相待的美好愿望,最能体现其待友精神和高贵品质。
2018年,他创作的作品《柴烧石瓢壶》获“南博杯”紫陶精品展金奖。
2020年,通过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审核,入库“技能人才库”,并评为建水紫陶柴烧技艺传统手工艺大师。
“柴烧杯”
在与他的交谈中得知:“紫陶柴烧温度难以控制,烧制温度在1200℃-1300℃,烧制周期为7天6夜。柴烧技艺是陶艺人思想的一种诠释和表达方式,每种陶土都有该陶土的烧制临界点,超过这个温度临界点陶土就会烧塌、变形、气泡。
因此柴烧成品率低,总体成本高,每一件柴烧作品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柴烧作品都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着属于它的自然之美。”!
柴烧的工艺,最早可追溯至上千年,建水紫陶最早就是利用龙窑柴烧的方法进行烧制而成。
柴烧不同于电窑或者气窑烧制,电窑和气窑统一温度控制,出来的紫陶壶成品率较高,色泽统一,不易产生残次品,而柴烧温度难控,成品率低,但烧制出来更多了一份自然的韵味。
“柴烧壶”
柴烧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要人工不断加柴,所以温度时高时低,表现在气孔变化上是大小不一,层次感、肌理感极强。
柴烧常见的几种窑变效果,如火刺肌理、焦土肌理、狭雾肌理、芝麻点肌理、侵蚀肌理、流釉及垂釉等效果,在胚体表面形成不同的纹理及触感。似梯田、似花鸟、似老翁、似云山,每一件柴烧都是不一样的神貌,都有它吸引人的地方。
“小茶罐”
“柴烧花瓶”
柴窑烧制中窑体上下左右温度差异大,烧制过程由于温度高低落差大、坯体釉呈色不易控制,易烧出深深浅浅的效果,烧制方法形成不同的气氛影响壶体呈色。
这些多变的色彩及窑变效果,都是由泥土中的矿物成分、胚体在窑中位置、木柴种类、温度控制、火焰走向、灰烬落点、余烬堆砌、烧成时间、氧化还原强度技巧、降温方式及速度等所影响。虽然其中部分为柴烧创作者能以经验掌控,但大自然的创作则更令人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