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广彬生于紫陶世家,掌握全面技艺
(资料图片)
何广彬
何广彬,生于云南建水县碗窑村制陶世家,曾先后与大伯何凤元、哥哥何广周学习陶艺。很快就全面掌握了传统手工紫陶制作流程和工艺技巧,齐聚器型设计,刻填、拉修坯、烧制技艺于一身。2007年创业并成立紫艺陶风紫陶工作室,现为云南省工艺美术师。
2012年,其创新的《空心把陶制茶壶》荣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2016年其作品《百忍缸》、《孔雀唐羽壶》均获得2016年首届中国昆明陶醉中华—云陶艺术节精品铜奖。
空心壶把
荣获专利
何广彬作品《别有洞天之事事如意》
虽生于制陶世家,但最初的何广彬从事过很多工种,而这些经历都成为他日后紫陶创新的灵感来源。
2012年,他创新并制作的“空心把陶制茶壶”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这一项专利的发明为建水紫陶再添新的发展方向。“空心壶把”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他在砖厂做工的经历,空心砖隔热,轻便。他就想着可以把空心原理运用在做紫陶壶上,增强紫陶壶的实用性。将紫陶壶把设计为空心的,避免热度传递到壶把上,影响使用者沏茶倒茶。“空心把陶制茶壶”一经成品,受到广泛赞扬与使用。
选择进修
再度创新
何广彬作品《别有洞天之云南印象》
创新空心把茶壶后,何广彬思考着再创新。2015年4月,他选择到江苏宜兴进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亚亦学习交流。
这一次进修之行,更提升了他的紫陶创作技艺,为他日后的再创新打下基础。传统陶壶控水孔在盖子上,倒茶之时需要需要两只手操作。何广彬则充分利用空心把,将控水孔设计在壶把上,做到使用者可以一只手控水,增强空心壶把茶壶的实用性。例如其作品《别有洞天之云南印象》,就是集两项创新点于一体的作品,并荣获2016年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银奖。
把玩唐羽
重温古风
何广彬作品《唐羽壶》
何广彬作品《唐羽壶》设计灵感来源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整体器型与之非常贴近。
《唐羽壶》外形上壶柄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装饰上填刻云南特色孔雀图案,无釉磨光后,色泽光亮。加之,何广彬充分利用他的空心把技艺,壶使用起来,壶把隔热,控水操作简单,使用起来极其方便。
把玩《唐羽壶》之时,能够重温唐代文化,感悟现代设计之妙,所以这把《唐羽壶》值得购买及收藏。
窑变美人肩
气韵扣心弦
何广彬作品《美人肩》
何广彬作品《美人肩》,兼具如美人般窈窕秀美的壶身,线条匀称的壶肩,壶体曲线优美飘逸,宛如美人。
这把《美人肩》不但融合了空心把,控水孔的创新,同时这也是一把窑变紫陶作品。窑变所谓“可遇不可求”,属于难得的天作之彩。这一款经典器型,加之窑变之美,加之何广彬创新设计,整个壶气韵灵动,窑变出奇,创意出彩。来到云南建水,若能带回这样一把美的扣人心弦的紫陶壶,可就是得到云南特色的宝贝,很有升值空间,值得收藏。
勤能补拙
匠心专一
何广彬作品《牡丹合欢壶》
何广彬对紫陶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已到不惑之年的他,多年的紫陶创作经验,赋予他充实的精神世界,他于创作创新中,找寻到自我。他生活朴素,为人朴实,他认为“勤能补拙,静能生慧,思而不罔”。
沉默的他似乎将所有的言语都融入紫泥之中,每一件紫陶作品都流露着他的真情实感。他坚守着传统的紫陶工艺,创新地推动紫陶发展,从接触紫陶到成为紫陶师,他始终如一,不曾放慢自己的创作脚步,这是一种匠人责任,也是一种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