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李瑞生老师把紫陶与西洋油画相结合,他的作品所有画面及文字全部都是经过雕刻填泥、用彩色泥巴拼接镶嵌组成的,通常需要6至8遍甚至更多次的绘画、雕刻、填泥、压泥、削泥,一件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要历时两个多月。
李瑞生说:
接触到建水紫陶以来,始终抱有一个幻想,总想把油画做到建水的紫陶上。经过三年多的尝试,在实践中摸索、寻找方法、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云南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雕刻填泥装饰工艺深深地吸引着我。一件紫陶作品所有画面及文字全部都是经过雕刻填泥、用彩色泥巴拼接镶嵌组成的,与绘画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准确地说建水紫陶装饰属于制作式的而非纯绘画性的,尤其是多色装饰需经过多次的雕刻填泥、而在建水紫陶上表现油画效果(写实类)则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雕刻填泥来完成。装饰工艺异常繁琐、工作量巨大,可谓是一项艰苦的劳动。
李瑞生,生长在中原腹地的郑州。从小喜爱艺术,曾师从当代中国著名油画家段正渠和书画家刘万林,多年的付出使他积攒下深厚的绘画功底。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建水紫陶,便产生把西方的油画移置到紫陶上的念头,于是便一头扎进去再没回头。
李瑞生的作品给建水紫陶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给人一种新的艺术冲击力。他运用陶泥调配油画的色彩,在紫陶上表达油画的空间立体感、油画笔触,把油画特有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把西方油画展现在建水紫陶上,属难度较大的装饰。在紫陶上作画和在平面的画布上不同,稍有不慎,整件作品就前功尽弃。
李瑞生从事紫陶创作师从谢恒。他始终坚持自己动手操作完成装饰的各个环节,包括绘画、雕刻、填泥、压泥、削泥。尤其是在油画通转装饰的尝试与突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誉为建水紫陶油画首创者之一,改变了建水紫陶的装饰语言。
其作品在省内外展评中屡屡获奖,代表作有《中国霓裳》《情侣雕像》《三国人物》《天桥八大怪》《冷雨夜》《北非牧歌》《深秋系列》《白桦树系列》《古代帝王系列》《老北京民俗系列》。其中《北非牧歌》等多件作品捐赠给云南建水残联及贫困地区小学,所筹善款用于资助残疾人事业及贫困地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