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绿为修水县历史名茶,历史上该茶谓之双井茶。因该茶起源于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茶取地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据史载,修水县产茶始于唐盛,有1200多年历史,是江南著名的茶区之一,是“宁红”和“双井绿”茶的原产地与主产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双井茶优异的品质与其制作精细有关,不然就不会有后唐毛文锡的赞誉,但双井茶的扬名却是得益于双井进士们与外界的交流,得益于文坛、政坛大家的相互传播。
双井进士们的传播,当以江西诗派鼻祖、大书法家黄庭坚为代表。黄庭坚常将家乡产的双井茶分赠给老师、友人及同僚,并同时赋诗相赠,受赠之人常常和诗以谢。鉴于黄庭坚自身地位,其受赠人当然不会是等闲之辈,如苏轼、欧阳修、晁补之等等。
关于黄庭坚分赠双井茶、宣传双井茶,宋·江东安抚大使叶梦得《辟暑录》亦有记载:“草茶绝品惟双井,双井在分宁县,其地属黄氏鲁直家也。元祜间,鲁直力推赏于京师,族人交置之,然后岁仅得一、二斤耳。”
文坛、政坛大家的传播,当以文史大家欧阳修为代表,欧阳修官至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因此,欧阳修同属政坛大家,欧阳修对双井茶扬名全国功不可没,他写下了多首赞美双井茶脍炙人El的诗词,对双井茶的品质褒赞有加。
古代“双井茶”属蒸青散茶类,用蒸气杀青,再烘干、磨碎、煮饮。
如今的“双井绿”,分为特级和一级两个品级。
特级以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为2.5厘米左右的鲜叶制成;一级以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制成。
加工工艺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复烘六道工序。鲜叶采摘后,薄摊2~5小时,然后用铁锅杀青,每锅投入鲜叶0.15~0.2公斤,锅温为120~150℃,炒至含水58~60%为杀青适度。稍经揉捻后,即用烘笼进行初烘,烘温约80℃,烘至三成干,转入锅中整形提毫,待茶叶白毫显露,再用烘笼在60~70℃下烘焙,烘至茶叶能手捻成末,茶香显露,此时含水量约为5~6%时,趁热包封收藏。
欧阳修曾作《双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称赞双井茶形如凤爪,内质香气高香持久。
黄庭坚把珍贵的双井茶送给十分崇敬赞赏的老师苏东坡,自有一番尊师之心。所作诗词《双井茶送子瞻》中说是:落硙霏霏雪不如,表达对双井茶的喜爱与珍视。
早在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将家乡精制的“双井绿”茶推赏于京师,一时名动京华,被欧阳修誉为“草茶第一”。苏东坡、欧阳修、司马光、梅尧臣等文豪诗人赞美双井茶的诗多达百余首。
这些诗文,将“双井绿”独特之色、香、味、形,描绘得淋漓尽致,无怪双井绿问世以来,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