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午,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院长林楚生率“三茶统筹”调研组前往鹤山市茶叶协会办公室,与鹤山市茶企代表共同召开“鹤山红茶”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鹤山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李琰主持会议。
【资料图】
“鹤山红茶”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现场
李琰表示,鹤山是茶叶之乡,有七百多年的茶叶生产历史,清道光年间茶园面积曾高达八万亩,年产茶六万余担,茶叶出口量占据全省近80%,一度被誉为“广东茶叶第一县”。近年来,鹤山市茶产业发展硕果累累,茶园面积从5000亩(2017年)发展到1.2万亩(2022年)。
自2018年起,鹤山市每年投入200万专项资金发展茶产业,五年合计投入1000万元。2019年,鹤山市茶叶产业园被纳入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同年被纳入首批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已建成省级生态茶园3个,年产茶500吨。
但与此同时,鹤山市茶产业目前也面临着三大短板,一是茶叶生产加工建设用地缺乏,新产业、新业态点状供地申请流程复杂,耗时长;二是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待完善,财政资金紧缺;三是行政资源不足,导致对本地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发掘力度不大等。
鹤山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李琰(中)
鹤山市茶叶协会秘书长李慧君提出,鹤山市地理位置优越,90分钟车程可链接整个珠三角地区,承接着其乡村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但也面临着东莞、佛山、惠州等地的竞争,在茶旅融合方面的发展也与清远、梅州等其他地区存在同质化现象,加之品牌吸引力不足,难以在众多广东茶叶品牌中突围而出,是目前最大的难题。
“鹤山红茶”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现场
林楚生表示,茶叶的发展有四个阶段:最开始是初级农产品阶段,通过科技提升产量、质量形成轻工业产品,通过精准的定位和广泛的传播形成品牌,最终通过茶文化的赋能才能走向中国奢侈品。鹤山红茶目前仍处于农产品到轻工业产品的阶段,但不能永远只停留在农产品,要在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等方面下功夫。
此外,在鹤山茶的历史当中,已发展出“古劳银针”等历史名茶。但在本次调研走访当中,发现其并未得到重视,固然有产量和工艺方面的原因,但是茶园管理欠缺、政府重视力度不足也有很大关系。古劳银针作为鹤山市特有的茶树品种,这种具备外部性的公共物品不能单纯依靠企业来投入,政府要肩负起这份责任,挖掘并保护鹤山本土的茶树种质资源。
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院长林楚生(右二)
调研组还提出,目前鹤山市还存在区域公用品牌定位不清晰、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低,发展规划与实际开展脱节等问题,下一步鹤山市茶叶协会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恢复“广东茶叶第一县”的荣光。
参加调研的还有特聘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飞鹏,特聘副研究员安菲佳,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春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汭男,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林佳蓝等。
鹤山市茶叶协会副会长、鹤山新茶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英伟,鹤山市茶叶协会副会长、江门市态和然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平,鹤山市茶叶协会理事许炳林、鹤山市茶叶协会监事吴艺华出席座谈会。
相关阅读
“三茶统筹”调研|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茶企(二)
“三茶统筹”调研|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茶企(一)
来源: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 粤茶院办公室,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