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线上商城

电脑首页茶叶资讯产品系列中华茶史

茶艺茶道茶文精选 招商加盟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 九十三度白茶网-福鼎白茶品牌官网-白茶领导品牌>茶叶资讯>正文

环球今日讯!茶叶变茶业——巴中已成川茶主产区

发布时间 : 2022-07-06 14:48:47   来源 :茶叶网

今年3月,巴中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的意见》,确定巴山肉牛、南江黄羊、茶叶为“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意见》明确提出,到2026年,全市建成生态高效茶园57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到85亿元,茶产业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列,力争建成优质川茶基地、全国重要的高山有机富硒茶供给地、全国知名的红色茶乡精品旅游基地。对此,本微信公众号聚焦茶叶作为优势大品种的发展优势,并探讨当前存在的短板和推进情况,看巴中如何高质量推进“一杯茶”工程,从而实现“小茶叶”到“大茶业”,在全市“种”出一条致富路。


【资料图】

盛夏时节,万物丰茂,绿意葱茏。在南江县云顶镇元顶子茶场内,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是巴中较早的最负盛名的茶场之一,眼下正是夏秋茶采摘高峰期。

巴中茶产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茶马互市的唐代,宋朝便行销甘陕,明时一跃成为四川重要产区,在清代时,仅通江当时的细茶产量就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一。早在2019年,巴中的茶叶种植面积在川内就紧随宜宾、乐山、雅安之后,位列全省第四。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57.27万亩,产值达60亿元。特别是近年来,茶叶先后入选全市农业四大特色产业和“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之列,规模化、产业化正逐渐成为巴中茶叶的标签,茶产业由此开启良性发展之路,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扩面夯基 巴中已成川茶主产区

6月28日,在平昌县邱家镇凉风垭社区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新厂上班的厂长牟泽兵接到一通电话后,立马驾车赶往该公司旧厂查看夏茶生产情况。旧厂位于该镇的石龙村,两地相隔20余公里。汽车行驶在如画般的乡野,车窗外不时掠过一块块茶园,连绵不断。

“我们有自己的茶叶基地3000多亩,同时附近的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有茶叶,种植面积加起来,至少已经上万亩了。”牟泽兵笑着说,附近村民们的茶园其实也可以算作公司的基地,因为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建厂,就是为了促进茶业的发展。放眼平昌县,茶叶种植面积累计发展到28.5万亩,已投产茶园面积14万亩,年产干茶5700吨,实现综合产值4.82亿元。平昌也因此获得“全省30个茶叶产业重点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称号。

早在2014年,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四川省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文化基地,这是川茶产业界乃至全国茶叶界第一次以“一号文件”形式聚焦川茶产业发展。2015年,市委市政府重拾茶产业,并上升为巴中农业四大特色产业之一,从此开启良性发展之路。茶叶种植已成为全市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很多村镇把茶产业作为强业富民的一项重要产业。

记者查询发现,全省21个市(州)和183个县(市、区)中,有20个市(州)和130个县(市、区)涉及茶叶种植及生产,其中成都、眉山、雅安、乐山、宜宾、巴中、达州等为11个茶叶主产市。在2019年时,巴中以3.56万公顷的茶园面积位列全省第四,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更是在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上榜上有名,成为了四川茶产业发展的主体。

做强做大基地,曾一度是巴中市茶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巴中全市通过实行“茶区+园区+景区”三区同建,优化茶区布局、加快园区创建、推进景区融合。不断推进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等配套基础设施、精深加工,包装储备茶产业建设项目,目前已成功打造平昌县现代茶业科技园区、南江县元顶子茶叶旅游产业园区等2个省级现代农业(茶叶)园区,成功打造平昌三十二梁、皇家山、南江县云顶茶乡等3个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南江县云顶茶乡、平昌县鹿鸣茶乡荣获首批“四川省十大最美茶乡”称号。市农业农村局经作中心主任李艳红介绍,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57.27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28.2万亩,产量1.28万吨,产值达60亿元。巴中大地,处处茶叶飘香。

提质增效 让现有茶园发挥最大效益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巴中市的茶叶种植面积已初具规模,在国家强调粮食安全和严守耕地红线的大背景下,如何巩固现有茶叶基地,让其发挥最大效益,是当前发展茶产业亟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前不久,按照国家农业农村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安排,巴中市将欠发达农场巩固提升项目资金208万元主要用在推进南江大叶茶优势大品种产业发展,主要用于元顶子茶场的改造提升行动。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园区股负责人岳树峰介绍,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母本园管护、生产道路维修、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打造电商服务平台、直供直销体验门店建设等方面。项目实施后,园区基地的产能将不断增强,产值、产量不断提高,带动周边村组茶叶产业不断发展。

在元顶子茶场副场长张伯海看来,加快改造始建于1951年的元顶子茶场十分必要。“多年来,受采摘习惯和茶场管理习惯等影响,茶场老化,导致难以取得突破发展。经过改造,我们将切实改善茶场品质,助农增收致富,为南江县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张伯海说,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生产,可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土地产出率,使当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

6月29日上午11点,骄阳当空,在距离元顶子茶场约10公里外的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内,负责茶园管护和茶叶收购的熊勃正和10余名村民一起在园区用锄头除草。“如果不及时除草,茶叶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野草不仅会吸取土壤中的养分,还会荒芜园子。园区内禁止打农药除草,只能人工除草,虽然效率低、成本高,但这也是没得办法的选择。”熊勃说。

不仅要把基地建强、规模做上去,更重要的是提升品质。近年来,巴中市大力推广本土茶树品种,研发夏秋茶期品种,制定并颁布了“南江大叶茶”地方标准,大力推广从南江县野生大叶茶树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具有早发芽、高氨基酸等特点的“云顶早”“云顶绿”品种。另外,巴中市还制定了《巴中云顶茶栽培技术规程》,新建茶园普遍实行等高栽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适时修剪、科学套作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巴中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张潇引也建议,在茶叶的增产量提品质上,要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定型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幼龄茶园管理技术,确保幼龄茶园齐苗、壮苗,实现投产、丰产。推行老茶园更新改建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升级,提倡通过更换品种或树冠更新、土壤改良、肥水调控等配套技术,以及采取伐老植新等方式对老龄低效茶园进行更新改造。通过老幼茶园升级管护,全面增加茶园单产,提高茶叶质量。同时,着力培育中小型加工企业建设茶叶初加工厂,科学设置加工企业服务半径,确保鲜叶保质,还可开发茶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等,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

持续推进产业化 不断激发发展后劲

作为全省精制川茶川东北富硒绿茶加工优势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全国打造万亿国茶产业、四川打造千亿川茶产业的历史机遇,将茶叶作为全市“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之一,建基地、强科技、育主体,茶叶已成为全市脱贫奔康、富民强市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关于加快推进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的意见》提出,在茶产业布局上,全市重点建设“两带三园一中心”的特色茶产业集群。“两带”即两条全域高山生态茶产业带:天马山-枣林-元潭-云顶-下两-赤溪-长赤-红光-侯家-和平,铁溪-长坪-泥溪-永安-烟溪-兴隆-瓦室-麻石-铁佛-得胜-镇龙-江家口-望京-笔山-岩口-泥龙-邱家-云台-三十二梁-江口-金宝-西兴-响滩。“三园”即三个茶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稳步提升平昌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邱家-云台-三十二梁-笔山),积极争创南江县云顶茶乡(下两-元潭-云顶-赤溪)、通江县茶旅融合(永安-烟溪-兴隆-瓦室)两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一中心”为南江县茶树良种繁育中心。

谈及今年春茶收入,南江县云顶镇村民魏子勤一脸喜悦:“今年的春茶鲜叶一斤可以卖到六七十元,上好的更是达到了100多元,12亩春茶收入4万多元。”更让他高兴的是,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茶叶,需要大量茶树穗条,10元一斤的穗条,今年也让他足足赚了5万多元。

南江县茶叶中心主任饶志勇告诉记者,南江县茶叶基地规模已形成以云顶镇为核心的10万亩茶叶产业带,同时还不断加强基础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加工能力全面提升,“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作用,全年计划新(改)建初加工厂3个,新建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线1条。截至目前,长赤镇红顶茶厂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已完成建设,其他3个加工厂均已完成主体建设。”

李艳红介绍,近年来,巴中市不断下足功夫助推全市茶叶转型升级,在品种选育上,优选南江大叶茶、中茶108为主推茶树品种,与中国农科院就提高茶叶品质方面加强合作。今年春茶期间,南江大叶茶、中茶108单芽鲜叶市场价分别达120元一斤、100元一斤,较其他品种高40%以上。

同时,巴中市还将统筹培育大中小型加工企业,促进茶叶初制加工、精制加工和深加工协同发展。扶持中小型茶叶企业新(改扩)建标准化初加工厂,加快设备更新和工艺提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茶、红茶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到2026年,全市新(改扩)建初加工厂50个,新增智能化、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15条,新培育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5家,其中力争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

记者手记:既要种好树,更要管好园

农村有一句谚语:“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意思是在种庄稼的时候,如果不认真务实,敷衍了事,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必将是颗粒无收,最终只好“饿肚子”。

这一谚语,同样适用茶叶的发展。在茶叶基地的管护上,一点也不能偷懒、掺假,不仅要种好茶树,更要管好茶园,因为这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石。

记者在采访期间,不少农民表示,“种茶确实能挣到钱,甚至比种粮食挣钱”。但不少茶园的管护,却是一个问题。巴中市茶叶研究所的调查也显示,巴中市在茶叶产业发展中,重栽轻管现象较为突出,这与茶叶“三分栽,七分管”相悖,时不时会出现“一年不管草荒,二年不管苗黄,三年不管茶死”的现象。

据了解,新植茶园一般要等到第四年才能采摘,但前三年管理投入为0.5万元每亩,这也是缺少管护原因之一。一些缺业主的新植茶园,村组被迫采取统栽统管的模式,管理中所需的肥料、农药、劳务等缺乏资金来源,仅靠村集体负债支撑,难以为继。个别业主超越自身资金能力和管理水平,承接面积过大,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茶苗长势不及预期,有“跑路”的隐患,茶园自然无人看管。最后是在茶园施肥、修枝、病虫害防控、采摘等关键技术环节缺乏对茶农的科学指导,导致没有技术不会管。

谁来管护?毫无疑问,茶园的业主应是主体,但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督导,制定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共同为茶叶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南江县为解决茶产业“重栽轻管”“只栽不管”“自由生长”等现象,严格按照“2579”四个节点,制定了技术培训方案,定期不定期深入茶场、村组开展春季茶叶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对茶园施肥、茶树修剪、鲜叶采摘、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经销等方面知识进行培训指导。同时,充分利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村级种茶能手、茶叶技术特派员等,引导茶农采用科学的实用技术,种好茶、管好园。平昌县则根据天气状况、茶树长势、茶园土质等因素,从肥料配比、抗旱保苗、适时修剪等方面着手,对茶园进行“对症下药”。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将茶园管护好,筑牢茶产业发展的根基,就定能做好“茶杯子”经济,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来源:巴中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 世界头条:生命如花 人生如饮茶
下一篇 : 每日快报!云南:培养茶人才 振兴茶产业
茶叶资讯
产品系列
中华茶史
线上商城关于我们联系方式

九十三度白茶网-福鼎白茶品牌官网-白茶领导品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