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茶的传统生产工艺分原料配制、筛分、拣剔、称茶和蒸茶、揉捻、压制成型、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十余道匠心工艺,采取“细茶精制,粗茶细制,精提净取”的原则,形成了加工工艺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紧茶传统技艺的代表。如今,云南沱茶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均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畅销全国。
凤山古树 境界天成
(资料图片)
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曾说过:“世界最大的茶园在中国,中国最大的茶园在云南,云南最大的茶园在临沧。”濒临澜沧江的临沧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云雾较多,湿度偏重,具有“高山云雾产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全国大叶种茶的发源地。
凤山镇地处凤庆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儒文化荟萃之地,著名“滇红”茶的发源地。全镇国土总面积211.49平方千米,东与洛党、小湾两镇相接,南与三岔河镇相连,西至勐佑镇,北与大寺乡相邻。人民政府驻县城滇红路中段,辖区总面积211.49平方千米
凤山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南温带内陆高原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集中,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
凤山镇境内最大河流为迎春河,从西北至东南由大围龙望城关山麓流经风山镇的红塘、董扁、青树、平村、前丰、大有、等上、京竹林等村,境内流程15千米,年均流量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清水河、平村河、小黄河等大小河流19条。
民国6年(1917年),下关永昌祥商号建立,云南沱茶首次定型加工,其配料全用清明前春尖。制“本牌”沱茶,顺宁凤山茶占40%;“副牌”沱茶,凤山茶占60%;凤山茶成为沱茶必不可少的原料。
民国17年(1928年),“永昌祥”在顺宁县城建立商号,独家驻地收购茶叶。
民国20年(1931年)以后,茶叶销路甚广,获利渐厚,“福利和”、“福协和”、“福春和”茶叶商号于民国21年建立于顺城,因气候土壤随处皆宜,全县普遍种茶,年产达1250多吨,是广种勐库大叶茶以来的最好年景。
而凤庆茶叶最大变数,发端于1938年秋天,出现在1939年。
民国27年(1938年)10月,年近四十的茶叶专家湖南人冯绍裘,从昆明出发,先乖车沿滇缅公路颠簸了三天,接着步行十天,来到当时称为顺宁的凤庆到考察。
冯先生见凤庆凤山茶树高大成林,品质优异,认为适宜制作高端茶,第一时间就用凤山鲜叶,制成红茶250多克,结果香味浓郁,品质优越为国内罕见。
一脉同出 浑然天成
提起普洱茶,总绕不过一个山头,那就是老班章。班章村有五个寨子,老班章,新班章,坝卡竜,老曼峨,坝卡囡。班章为王,也处处彰显老班章在普洱茶江湖的地位。其实一山之隔的新班章一点儿也不比老班章逊色。甚至在某些资深玩家看来新班章在口感上更为突出,酽浓霸道的气息依旧在新班章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事实上,新班章与老班章,同宗同源,新班章建寨时间反而要比老班章更早。班章老寨子,后来因为迁移分出新班章、老班章及卫东三个寨子,而行政中心就在新班章。
新班章与老班章相距约7公里,这一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平均海拔1600米,年降雨量1374毫米,年平均气温18—21℃,适宜种茶等经济作物。新班章茶园的土壤属于酸性土壤,这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良好茶叶品质的形成。茶园古茶树矮化较多,密林深处也有未经矮化的。古茶园茶树枝叶茂密,叶片光滑,芽尖厚亮。茶园生态好,树龄老,茶质较重、茶性强,茶气饱满强劲,有独特的香气。
新班章并不新。至少从1852年开始,这里就有了建寨史。
它的建立比现今的老班章还要早91年。大致的时间线为:
▷ 1476年,爱伲人定居建班章老寨;
▷ 1852年,迁出的爱伲人建新班章;
▷ 1943年,又一批迁出的爱伲人建老班章;
▷ 1968年,部分爱伲人开荒建立卫东寨。
简而言之,新班章的“新”,不是针对于老班章,而是针对于老班章和新班章村民以前的居住地——班章老寨。
新班章的茶树平均树龄200年以上的茶园面积有3800余亩,一部分树龄较老的茶树分布在班章老寨,今天班章老寨的大部分茶树都属于新班章,这部分古茶树的平均树龄甚至超过了老班章。
新班章古茶树枝叶茂密,叶片光滑,芽尖厚亮。茶叶生态好,树龄老,茶质较重、茶性强,茶气饱满强劲,有独特的香气。新班章茶相比较而言陈化速度较快,自然发酵后茶气渐强,香气更加浓郁,汤色厚度也增强,喉韵舒爽持久,能很好的表现新班章山头独有的风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