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中,普遍认为广东江门新会地区的新会柑品质优越,皮肉兼用,药食同源。由其制作而成的陈皮,明清盛行一时, 被列为“贡品”岁岁进贡。传闻李时珍当年效仿神农遍尝百草,其济世之作《本草纲目》中便对新会柑颇有赞誉:“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即新会)采者为胜。”并对陈皮、青皮的功效做了不同的记载。
那么陈皮、青皮,与小青柑、二黄柑、大红柑、陈皮普洱茶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什么是小青柑、二黄柑、大红柑?
根据《新会陈皮地理标志》规定,柑皮(陈皮)根据采收时间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与之对应的新会柑,则是新会柑的不同采收阶段(也是成熟程度),即小青柑、二黄柑、大红柑。
实际上,小青柑、二黄柑、大红柑均是多义词,既是不同采收阶段的新会柑的代名词,也是由不同采收阶段的新会柑与云南普洱茶结合制作而成的柑普茶的简称。
按照新会柑的不同采收时间,柑普茶分为小青柑柑普茶(简称:小青柑)、二黄柑柑普茶(亦称二红柑柑普茶,简称:二黄柑/二红柑)和大红柑柑普茶(大红柑)。新鲜的柑皮晒干到陈化三年以下的只能把它称为柑皮,陈化三年或以上的方可称为陈皮。柑普茶通过三年时间的后期转化,可成为真正的陈皮普洱茶(亦称陈皮柑普茶)。
小青柑
小青柑之柑皮
药名:青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viride) 部位:幼果及未成熟果实果皮 炮制:去杂质洗净,日晒/晾干 归经:肝经、胆经、胃经 采收时间:农历立秋(每年公历8月7-9日)至寒露(每年10月8日或9日)
在功效上,小青柑(青皮)不同于陈皮,主理肝气、破郁气、消郁积。
《本草纲目》记载“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小儿消积,多用青皮,最能发汗,有汗者不可用。”由此可见青皮理肝气,消积化滞。
元代名医朱丹溪曰:“乳母或因忿怒郁闷,透自可消散治法,以青皮疏肝滞…”大意为女人生育后,由于忿怒郁闷等导致奶水不畅,可用青皮配伍石膏、甘草等达到疏通的目的。这个案例讲的,就是青皮破郁气、消郁积的作用。
小青柑柑普茶
小青柑柑普茶之柑果是采自每年7-9月还没成熟的新会柑,柑果较为青涩,芳香物质含量高,与普洱茶共同制作成为小青柑柑普茶。
还在幼果阶段的小青柑芳香油含量相对较高,香气也更加浓烈。加工之后果皮会呈青褐色,整体颜色会比较偏青色或绿色。整体柑果外形也较光滑平整不显皱缩,因其个体小加工难度较大。
特点:质硬皮薄,柑香非常浓郁。
二黄柑/大红柑
陈化三年的二黄柑/大红柑之柑皮
药名: 陈皮(PERICARPIUMCITRI?RETICULATAE) 部位:成熟果实果皮 炮制:去杂质洗净,日晒/阴干 归经:肺经、脾经 采收时间:二黄柑-农历寒露(每年10月8日或9日)至小雪(每年11月22或23日) 大红柑-农历小雪(每年11月22或23日)至小寒(每年1月5-7日)
从功效上来讲,二黄柑与大红柑的功效是大部分一致的。存放了3年的二黄柑(二黄皮)、大红柑(大红皮),即可转化成名副其实的陈皮,与之对应的柑普茶则转化为陈皮柑普茶。陈皮之效,古今有载。《神农本草经》称其气香、味辛、微苦,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用于肺气拥滞、脘腹胀满、脾胃气滞、呕逆食少、咳嗽痰多及急性乳腺炎等。
《本草纲目》亦记载:“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日华子本草》和《中国医药大辞典》更言其有“破瘕痃癖”的功效,瘕痃癖泛指腹腔内肿物,包括胃、肝胆、胰、脾、盆腔与腹膜后之肿物。
二黄柑柑普茶
二黄柑柑普茶之柑采自10-11月份的新会柑,此时的柑皮介于青果与熟果之间,与普洱茶共同制作成为二黄柑柑普茶,加工之后果皮色泽偏褐黄色或棕黄褐色,整体偏黄色。油室凹孔较大,表皮皱缩比较明显,口感对比小青柑而言,会多出丝丝微甜。
特点:质地相对小青柑来讲偏软,皮稍厚。滋味苦中略带甜味,香气带蜜甜香。
大红柑柑普茶
大红柑柑普茶之柑采自每年12月份的成熟新会柑,此时果皮表面一般为橙红色或褐红色,与普洱茶一起共同制作成为大红柑柑普茶,加工之后色泽偏红棕色。油室凹孔大而明显,茶性较为温和,因糖分较高,口感显得香甜而润喉。
特点:质软,皮厚,滋味带甜,香气也会偏甜。
陈皮普洱茶
陈皮普洱茶,即是将特定年份新会陈皮丝,与特定年份的普洱茶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合而成的茶制品。
相对于全生晒柑普茶而言,陈皮普洱茶少了阳光全生晒的过程,却可以自由选用有年份的陈皮和茶底,从而减少陈化等待期。
而全生晒柑普茶是用新鲜的柑皮与普洱茶晒制而成,其制作年份具有不可复制性。而且,通过三年时间的后期转化,可成为真正的陈皮普洱茶(亦称陈皮柑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