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级别的大益茶应该满足三类人群的需求:普通喝茶人士;经济不算宽裕,但对喝茶有一定追求的人士;经济条件良好,可以为茶一掷千金的人士。简单来说就是大益茶市应该成为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稳定性。
当前大益茶市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同样一款大益茶,大益茶藏家与普通人经常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就拿班章大白菜来说,物有所值那是大益茶藏家们的共识;可除了大益茶收藏圈,外界的声音普遍偏负面,更有甚者直接冠以“金融茶”的名号,面对外界的杂音,圈子里普遍奉行“我们喝我们的茶,随别人怎么说。”真的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吗?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一直担心这样的事情:万一有这么一天因为某款大益茶的高价成为公众的焦点,然后再经过互联网的放大,最后再形成偏负面的舆论。那么必然对大益茶市的健康发展产生很糟糕的影响,虽然这是小概率事件,可只要存在可能,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想办法将危机消于无形之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对高价值商品的认可往往基于两点:第一种是物以稀为贵;第二种是多种产品中的少数佼佼者。
首先来说第一种商品,诸如黄金、珠宝、钻石这类,除了看破红尘的少数群体,人类当中的绝大多数对它们趋之若鹜。第二种则是熟悉商品中的佼佼者,比如服装中的大牌限量版,白酒中的茅台,红酒中的拉菲等等,而大益茶就属于第二种。
在过去数年的时间里,大益茶市的发展并不均衡。具体来说就是藏家过于注重大益茶所能够达到的上限,而忽略了茶市本身的下限。简单来说就是作为入门级的产品不够多,这个不够多不在于大益集团的产能,而在于这类茶在整个普洱茶消费体系中的市场占有率。没有一个异常庞大的基础消费群体,就很难在人群中形成一个对茶的广泛认知,少了对入门级大益茶的了解,就很难进一步接触大益茶中的中端产品,至于少数的高端品,那就更不接地气了。
错误的认知源自于对产品本身了解程度不够,对于许多不怎么了解大益茶的人在看到这类大益茶之后,经常会产生类似“别家茶就卖几十元一片,大益的贵出十倍都不止。以前的大益茶没这么贵呀!”的想法。那么对于买了这类大益茶的人未免就会成为多数人眼中的异类,要是外人还好说,如果家里人不理解,那可真的就是顶着压力在收藏了。
面对多数人的错误认知,市场普遍的态度倾向于等待。在多数藏家眼里,公众总有一天会理解大益茶的真正价值,能够体会到收藏大益茶的乐趣。
但就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若不积极的推广大益茶,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基本要以十年为单位进行计算,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凤凰涅槃”式的发展——既在一个时间节点因为某些突发事件,大益茶的价格一落千丈。随后市场进入到一个平静期,等到公众开始认可后,大益茶市迎来全面的爆发期。这样虽然看起来极具戏剧性,但并不符合多数藏家的利益,毕竟多数人并不喜欢大起大落的人生体验。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从“喝茶——喝好茶——藏好茶”这一发展路线中寻求灵感。
如果品饮量产型大益茶的人群够大,那么想喝大益好茶的人必然也不在少数。等到喝大益好茶的人变多了,藏大益好茶的人自然也会多起来。当市场消费层级形成一个稳定的金字塔结构后,大益茶市所存在的这一隐忧必然也会消于无形之中。到那时的大益茶市一定会更加繁荣。
责编:婉君
来源:大益行情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