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在朋友的茶店喝茶,朋友给我泡了一款临沧茶,第一口下去,心就被它紧紧抓住,好喝。
朋友跟我说这是那蕉茶,是勐库东半山最出名的寨子。那种入口微微涩,但快速化开的感觉一直萦绕在自己的心间。心中便生出了对那蕉茶的更多好奇。
(资料图片)
像藤蔓一样的茶枝
朋友给了我一本詹英佩著的《茶祖居住过的地方——云南双江》,说书中有关于那蕉的部分,又在网上查阅了些资料。关于那蕉茶的点滴,聚合在一起。我的那蕉,就慢慢构建起来。
那蕉地理
那蕉茶区位于云南西南部的双江县的勐库镇。双江县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而得名。这里是勐库大叶种茶的原产地,也是全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勐库镇往东22公里就到了那蕉村委会的背阴寨,从这开始,不仅能看到古茶园,还能看勐库东半山、西半山两大山脉的大好风光,只是通往那里的道路均为土路,交通极其不方便。
那蕉的村寨海拔都超过1700公尺,每个寨子都背靠东半山,面对西半山,俯看是勐库坝子,仰看对面是延绵百里的邦马大雪山。沿着绕山公路,那蕉村委会的七个寨子依次排开,背阴寨、南坝田、三家村、石头寨、大寨、撇坡寨、橄榄山寨,除了大寨外,其他六个为拉祜族寨,这七个寨子每个寨子都有古茶园。
芽头肥壮的藤条茶
很早以前,那蕉当地少数民族还没有把茶做成一个大产业,只是用来换购其他日用品。清朝中后期,随着汉族人陆续迁来东半山。他们将山中的野生药材、茶叶驮到临沧、耿马、缅甸等地去卖,再将各种商品贩卖回来,由此带动了茶叶的种植和发展。那蕉的古茶树多以清朝末年种植的居多。
在拉祜族那蕉寨古茶园,家家户户以茶为生。全寨土地面积2.43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2度,年降水量1000毫米。1800米至2300米高的海拔,自古不是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说法吗?这样的起伏落差,正是孕育好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
那蕉茶:藤条茶,会跳舞
那蕉茶属于勐库东西半山中的东半山,那蕉茶的生长方式一半以藤条为主。茶客还对它有一种更为鲜活灵动的形容——“会跳舞的古树茶”,只因其条枝形如发辫,柔如藤蔓,韵如柳,微风吹过,茶树好似在翩翩起舞一般而得名。茶树的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叉枝上长着上百根又软又长的细藤,每根细藤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嫩叶,这就是“藤条茶”。勐库东半山就是以藤条茶名震江湖,而那蕉茶区的藤条古茶园无论是从生态环境,还是茶园规模,或是树龄大小在东半山中都是极其少见的好。
藤条茶制成的晒青毛茶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耐冲泡。藤条茶与水相遇,其汤色透亮,滋味劲扬,饱含山野之气,回甘迅猛,唇齿间满满的香甜。据当地茶农介绍,如果是一两年的新茶,水温不可过高,能够保持在90度比较好,如果陈放三年以上的,则用100度水温的水恰到好处。
藤条茶茶芽
藤条茶的形成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留采法”采摘方式后天形成。这种采摘手法源于清末民初,是将每根枝上新发的两根新梢手工采净其中一根,让另一根继续生长,如此周而复始长成藤条树状,操持其最纯正的顶端优势。这样独特的采摘方式和自然环境,都造就了藤条茶丰富饱满的口感,茶气强而有劲,气韵长且足。
随着对那蕉茶的深入了解,自己对那蕉的喜欢,依旧只增不减。可能大家都在痴迷于勐库的冰岛、大户赛、小户赛、懂过,而依旧喜欢那蕉的那种味道,那种感觉只为我存在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