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茶树的分类,茶树基本分哪几种是什么意思,其实他的意思是非常简单的,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茶树的分类,茶树基本分哪几种相关的一些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1,茶树基本分哪几种
按照雨林古茶坊茶树的驯化历程,茶树大致分野生茶树——过渡型茶树——人工栽培型茶树三种。
2,茶树都哪些类型都有哪些特征
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可长至3~5米以上。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可长至1.5~3米。半乔木型茶树: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野生茶树:指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过的茶树,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台地茶:泛指最近几年或几十年由政府推广种植的茶树,多密植于较低矮平缓的茶园,茶树较矮,种植密度高,相对茶叶的产量也高。台地茶因为集中种植,可节省人工,相对较好管理,如修剪、施肥、喷药等在台地茶管理过程中很常见。
3,茶树的分类
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第三级分类系统称为"种"。这里所谓的"种",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分乔木(大树),在云南,普洱茶就是典型代表。灌木,在全国各地,其他茶都是。
4,茶树品种区分
茶树品种按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系品种和无性繁殖系品种两大类。通过有性途径(种子)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有性系品种;通过无性途径(扦插等)繁殖的品种称无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上,常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无性系品种称为无性系良种。茶树品种按萌芽期可分为特早生型、早生型、中生型和晚生型四大类,茶树品种的萌芽期通过观察越冬腋芽的萌发过程进行鉴定。茶树品种按成熟叶片大小又可分为特大叶品种、大叶品种、中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四类。叶片大小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0.7)进行比较,叶面积在70cm2以上为特大叶品种,叶面积在40~69cm2之间为大叶品种,叶面积在21~39cm2之间为中叶品种,叶面积在20cm2以下为小叶品种。茶树品种按产量可分为高产品种和一般品种。茶树品种按茶类适制性分为绿茶品种、红茶品种、红绿茶兼制型品种和乌龙茶品种四类,其中绿茶品种又分为显毫类绿茶品种和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品种。参考资料:https://wenku.baidu.com/view/d9c5fc50f111f18583d05ae1.html我。。知。。道加。。我。。私。。聊
5,白茶有哪些品种
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泉城红、泉城绿、贡眉、寿眉及新白茶几个种类,分类的标准主要是以鲜叶的原料不同来区分的。白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白色银毫,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白毫银针的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约三厘米。主要的产地是福建福鼎市和福建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贡眉有时候又被称作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品种,它是以菜茶茶树的芽叶制成,这种用菜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以区别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大白”毛茶。“贡眉”是表示上品的,其质量优于寿眉,一般只称贡眉,而不再有寿眉。新工艺白茶的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新工艺白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汤色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布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工艺茶条形较贡眉紧卷,汤味较浓,汤色较浓,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白茶能够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如果经常抽烟喝酒、肝火过旺等人群要多喝白茶。
6,茶树的种类
茶树的种类分 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一、基本可分为:正枞铁观音、正宗铁观音、铁观音。这三种铁观音的茶香和价格相差很大。 1、正枞铁观音,以安溪原始“红芽歪尾桃”品种为原料,其香型有黄桂香、芝兰香等幽香,茶价每500克在1000元以上。2、正宗铁观音,是以安溪区域内由原“红芽歪尾桃”变异出来,以红心、红英等品种茶树为原料,其香型有乳花香、蜜兰香、青芳香、熟韵香等,茶价每500克为100元以上。3、铁观音是以铁观音茶的特定制法制成,但原料不一定纯正,鲜叶不一定来自安溪区域内的铁观音茶种,如白样、白心、薄叶、竹叶等,其香型有花果香、千里香等,茶价每500克在30元以上。从整体表现来说,以铁观音茶等品种茶树为原材,用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铁观音茶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滋味有特殊的甘露味,即俗称的“观音韵”。其所特有的花香、果香,并非茉莉、玉兰的鲜花窑制而成,而是由铁观音的茶树品种、气候、季节及独特工艺引发出来的天然香味。 二、 铁观音还可分为生茶(原半成品茶)和熟茶(成品茶)。铁观音生茶为原料茶,未去梗、未烘焙,含茶多酚、茶单宁、茶氯酸较高。因此,一些生茶多带有点青涩味,这是正常的。避免这种味道的方法一是将茶去梗,然后经过烤焙,但不能急烤,要慢焙。二是将购买的新茶贮藏一个月左右再喝。 市面很多茶商把“带酸”作为质优铁观音的表现。其实,铁观音茶的风格与绿茶、红茶差不了多少,只不过在发酵过程中,有制作轻重之分,味道就发生了质的变化。绿茶不经过发酵工序,鲜香味较强;红茶发酵重,滋味甘醇。而铁观音茶巧妙的制作方法,介红、绿茶之间,令铁观音既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兼红茶的浓鲜醇甘。故此风味,由于茶区方言所致,因此说其酸味。实之,不同品种、不同土地、不同工艺制作使茶有不同的香味。例如南线的正枞铁观音,香气馥郁清长,香中有味,味中有香;北线的正枞铁观音,香气鲜高甜爽,带有鲜乳味。前者是浓醇清活,后者浓厚滑爽。通常来说,好的铁观音茶香馥郁,其香型独特且留香较长,入口回甘带蜜味,这种独特的韵味,为“观音韵”,不能用“酸味”陈述。以上就是人们对铁观音茶叶进行分类的常用的两种分类法...
7,茶树有哪些种类
一、基本可分为:正枞铁观音、正宗铁观音、铁观音。这三种铁观音的茶香和价格相差很大。 1、正枞铁观音,以安溪原始“红芽歪尾桃”品种为原料,其香型有黄桂香、芝兰香等幽香,茶价每500克在1000元以上。 2、正宗铁观音,是以安溪区域内由原“红芽歪尾桃”变异出来,以红心、红英等品种茶树为原料,其香型有乳花香、蜜兰香、 青芳香、熟韵香等,茶价每500克为100元以上。 3、铁观音是以铁观音茶的特定制法制成,但原料不一定纯正,鲜叶不一定来自安溪区域内的铁观音茶种,如白样、白心、薄叶、竹叶等,其香型有花果香、千里香等,茶价每500克在30元以上。 从整体表现来说,以铁观音茶等品种茶树为原材,用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铁观音茶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滋味有特殊的甘露味,即俗称的“观音韵”。其所特有的花香、果香,并非茉莉、玉兰的鲜花窑制而成,而是由铁观音的茶树品种、气候、季节及独特工艺引发出来的天然香味。 二、 铁观音还可分为生茶(原半成品茶)和熟茶(成品茶)。 铁观音生茶为原料茶,未去梗、未烘焙,含茶多酚、茶单宁、茶氯酸较高。因此,一些生茶多带有点青涩味,这是正常的。避免这种味道的方法一是将茶去梗,然后经过烤焙,但不能急烤,要慢焙。二是将购买的新茶贮藏一个月左右再喝。 市面很多茶商把“带酸”作为质优铁观音的表现。其实,铁观音茶的风格与绿茶、红茶差不了多少,只不过在发酵过程中,有制作轻重之分,味道就发生了质的变化。绿茶不经过发酵工序,鲜香味较强;红茶发酵重,滋味甘醇。 而铁观音茶巧妙的制作方法,介红、绿茶之间,令铁观音既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兼红茶的浓鲜醇甘。故此风味,由于茶区方言所致,因此说其酸味。实之,不同品种、不同土地、不同工艺制作使茶有不同的香味。 形,略向背面反,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向左稍歪,略下垂,嫩芽紫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2)安溪铁观音应突出“观韵”来。古人有“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之说,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回甘带蜜,韵味无穷。至于独特的“观音韵”何解?至今茶人尚未能解说清楚,但应在香气和滋味上突出观音品种香达到香味相结合,且品饮后有回味(喉韵),余韵犹存,齿颊留芳。(3)外形上安溪铁观音茶条索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4)声音上,取少量安溪铁观音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5)香气上,安溪铁观音香属馥香型,有如空谷幽兰,清高隽永,灵妙鲜爽,使人雅兴悠远,诗意盎然。(6)滋味上,十分浓郁,但浓而不涩,郁而不腻,余味回甘,有如陆游诗句‘舌根常留甘尽日’的感受。(7)颜色上,安溪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安溪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为叶向叶背翻卷),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8)同时,要结合到不同季节、不同山头、不同风格的具体情况而论主要分两类:乔木和灌木。
8,茶树的分类地位
1、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种子植物门(Sperma tophyta)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山茶目(Theales) 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属(Camellia) 茶种(Camellia sinensis)2、 茶树的变种分类1981年庄晚芳等根据茶树的亲缘关系、利用价值与地理分布等因素,提出以下分类系统: 1云南变种 Ⅰ云南亚种 2川黔变种 3皋芦变种(或称苦茶变种)茶种 4阿萨母变种 5武夷变种 Ⅱ武夷亚种 6江南变种 7不孕变种3、茶树栽培品种分类茶树栽培品种,按照茶树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基本性状),即树型、叶类和发芽期分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的分类系统。1) 第一级分类系统按树型来分,根据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树型。2) 第二级分类系统按照茶树成熟叶片的长度,并兼顾宽度分为特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特大叶类:叶面积60cm2以上;大叶类:叶面积40—60cm2;中叶类:叶面积20—40cm2;小叶类:叶面积20cm2以下。3) 第三级分类系统按照发芽期迟早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主要根据越冬芽萌发到茶芽开采为止,其所需日均温在10℃以上的积温的多少来决定。早芽种:活动积温在400℃以下;中芽种:活动积温在400℃—500℃之间;迟芽种:活动积温在500℃以上。茶树为原产于中国及印度之常绿灌木。茶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叶互生,具短柄,叶形有披针状、椭圆形、卵形及倒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花白色而有芳香,蒴果扁球形,外有3纵棱,种子卵圆形、棕褐色. 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般为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树的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云南普洱县有棵“茶树王”,高13米,树冠32米,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茶树。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按树干来分,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类型。 乔木型茶树 形高大,主干明显、粗大,枝部位高,多为野生古茶树。云南是普洱茶的发源地和原产地,在云南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树高10米以上,主干直径需二人合抱。 半乔木形茶树 有明显的主干,主干和分枝容易分别,但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如云南大叶种茶树。 灌木型茶树 主干矮小,分枝稠密,主干与分枝不易分清,我国栽培的茶树多属此类。 目前已知最老的野生茶树为云南思茅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大茶树,这颗茶树由天福集团所认养。另一棵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是勐海大黑山巴达野生大茶树,高32米,树龄为1700年。 景迈万亩古茶园全为此树种,树高约为2至3米以上。古“六大茶山”之曼丽茶区,也有很多类似茶园。 “栽培型野生茶”,基本上是由野生茶树移植下来的。倚邦周围属小叶种大叶型,勐海南糯山人工栽培的茶树,树龄为800年最具代表性,但已枯死。茶树由老百姓多年采摘及照顾,高度多为1至2米,有些茶树茶农为了方便采摘,将其砍矮,在易武茶区、曼庄茶区、革登茶区及倚邦茶区甚至基诺茶区皆是此种状况,而这些茶区都未喷洒农药,所以也称之为生态或有机茶。目前云南茶区台地茶茶园最多,光是大渡岗茶厂就有2万多亩茶园。台地茶为现在使用最多的茶园,因为台地茶种植较容易管理、产量多,但唯一缺点就是没有遮荫且有的茶园会喷洒农药。
9,茶树的分类大神们帮帮忙
1、茶树品种分布 茶树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和广泛的传播。经受着多种多样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长期影响,以及人工驯化和选择的作用,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茶树选种活动,古时就已开始。据记载,晋武帝(公元265-290年)时,即有安徽宣城人秦精在今湖北鄂城县武昌山采集大叶种茶树。在唐代陆羽《茶经》、宋代《东溪试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菱,都有有关茶树选种和茶树品种性状的记述,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发现、驯化、利用野生茶树的轶事和传说。随着生产的发展、茶类的创新,以及人们的辛勤培育,茶树品种更是层出不穷。目前已发掘的茶树地方品种或类型,约有五百余个。近二十年来,全国各有关单位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品系、据不完全统计,也有一百余个。在西南、东南茶区,还蕴藏着许多性状奇特的野生大茶树和茶种的近缘植物。通过调查、整理和初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我国主要茶树品种资源分布情况,对主要栽培品种的性状和特性,也有了基本了解。在已有性状资料的品种中,如按树型分类,灌木型品种占74%,小乔木型品种占10%。乔木型品种占16%;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 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3。以南,东经98。以东,在这个大约280万平方公里的近似长方形地带,由西南往东北,茶树品种的分布,则由高大的乔木逐渐演变为灌木,植株矮化,叶片渐小而厚,栅栏组织加厚,抗性增强,多酚类物质渐减。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我们祚早期从野生茶树驯化为栽培种的一些古老类型,仍然保持着乔木性状和特性,除了生态条件影响外,与人们栽培利用方式也有关系。古老的云南大叶种、苦茶、大树茶的种植区,由于采取林下种植,不修剪,攀枝折采,以至茶成大树,枝叶粗大。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型最突出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大叶种,随着近代的利用和推广,不仅在云南省西南部大面积种植,而且分布到广东、广西以及四川、贵州、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的南部。经多年引种实践,除四川盆地外,云南大叶种在北纬25度以南茶区推广,较有成效。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较集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随着茶树良种的推广,这类茶树品种的分布,有很大扩大。例如,著名的福鼎大白茶,几乎在全国茶区都有分布。灌木类型的茶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茶区的中部、东部和北就,其中著名的祁门种、鸠坑种、湄潭苔茶等,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这类茶树品种资源适应性强,受温度、湿度和地势等生态条件约束性较小,地理分布区较为广泛。 除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外,野生大茶树和茶种近缘野生植物,分布也很广,在西南、华南甚至华东地区都有发掘,如著名的云南南糯山大茶树、大黑山大茶树、贵州赤水大茶树、四川宜宾大茶树等。这些野生茶树资源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起源、进化和选育新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由此可见,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分布广泛,世界上各种茶树类型,我国应有尽有。这些十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祖国茶叶秤积累了珍贵的宝藏,对世界茶中生产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2、茶树品种的基本性状 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又是一个古老的树种,在千百万年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演化和天然杂交,品种性状和特必,不断产生变异与进化,无论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都存在着复杂而广泛的变异。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及其变异情况。 在生产栽培的茶树品种中,就全国茶区而言,灌木类型占多数,但小乔木和乔木类型的品种也很丰富。特别是在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类型的品种栽培面积较大。在云南、广东、广西等茶区,乔木类型的云南大叶种,则成为主要栽培品种。 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植株高大,分枝部位高,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在10厘米以上。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特别是抗寒性极差。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这类品种分布于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制红茶,品质上具有滋味浓强的特点。 灌木类型的茶树品种,植株低矮,分枝部位低,从基部分枝,无明显主干,分枝密。叶片小,80%的品种叶片长度在10厘米以下,最小者不及3百米最大者亦在14厘米以下。结实率高,抗逆性强。芽中地氨基氮含量高。地理分布广,茶类适制性亦较广。 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则介乎灌木乔木类型之间,区域适应性和茶类适制性亦较广。栽培茶树的目的,是采摘其幼嫩新梢,作为制茶原料。因此,茶树的长相、叶和芽的性状、芽的萌发和生长特性,以及新梢的性状,也就成为研究茶树品种的重要经济性状。 任何茶树品种,都存在着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的区别,在这三个性状方面,都表现出各自的特征,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不同的茶树品种,在经济性状上亦存在显著差异。 3、茶树品种分类 根据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和特性的研究,并照顾到现行品种分类的习惯,我们将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系统。各级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1)乔木型此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 (2)小乔木型此类属进化类型。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多为两层。 (3)灌木型此类亦属进化类型。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百米以下。叶片栅栏组织2-3层。 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1)特大叶类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宽5厘米以上。 (2)大叶类叶长10-14厘米,叶宽4-5厘米。 (3)中叶类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 (4)小叶类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 第三级分类系统称为"种"。这里所谓的"种",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根据我们在杭州对全国主要茶树品种营养芽物候学的观察结果,将第三级分类系统作如下划分: ①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②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关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之间。 ③迟芽种发芽期迟,关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