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最近小编看到大家都在讨论雨和茶境界,茶 明前 明后 雨前 雨后各有什么特点相关的事情,对此呢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雨和茶境界,茶 明前 明后 雨前 雨后各有什么特点事件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茶 明前 明后 雨前 雨后各有什么特点
由于中国有南北气候差异大、产茶区域广的特点,我国的产茶区域分为4个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其中江南茶区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 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中国传统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待到清明时,采摘茶叶已近两个月;而江北茶区往往是在清明时,大部分产茶区还没有真正开采。在江南茶区,早发品种往往在惊蛰和春分时开始萌芽,清明前就可采茶。由此而知,只有清明以前在江南茶区采摘制作的茶叶才可叫作“明前茶”。 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春季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因此,发芽数量多,芽密,芽壮,嫩度好,叶张厚。 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所以,众多高级名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等,均采制春茶前期,尤其是明前采制的茶叶,更是名优茶中的极品。 另外,这一时期的茶叶其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高,叶绿素含量也高,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较高,因此制成的绿茶色泽绿润,冲泡后如朵朵兰花或片片竹叶,视觉观赏效果好。再者,氨基酸的含量相对于雨后茶更高,一些具有清香或熟栗香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使得茶叶入口香高而味醇。 近年来,人们买茶叶时都有一种偏好,那就是买茶叶要买最早、最嫩的,甚至只买那些由单芽制成的茶叶。其实不然,优质茶叶,并非越嫩越好,采摘幼嫩细小的单个茶芽制成的芽茶,外形的确美观,但就内含物的丰富程度而言,是不及一芽一二叶的。以有着悠久历史的龙井茶为例,其特级茶的原料就是一芽一二叶,从不采摘单芽作为原料。 社会上对“明前茶”的推崇,其抽象概念大于实用价值,审美意义大于饮用价值,喝茶者的虚荣心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明前茶”的数量少且珍贵,能够喝上往往是有身份、有品位的象征。 其实,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茶叶的开采时间是不一致的。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南北开采时间相差3-4个月。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由于海拔高度和水肥管理的差异不同,采摘的时间也可能会相差5-20天。所以说,买茶时不能单凭茶叶采摘的季节来判断茶叶的好坏。气温高的茶园可能在清明前就已经采过2-3次了,但有些海拔较高,茶园靠北的地方,过了清明节,还一次都没有开采过。如果单纯以采摘时间的先后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岂不是可笑! 再者,“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这一时期采制的茶不早不迟,是为正也,得季节之神髓,时节之精华,故为好茶
2,品茶的境界
品茶是对色,香,味,形的鉴赏,同时上升到心灵的感受,发展为一种充满诗意的精神境界上的追求,是一种充满生活情趣的审美满足,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品茶可分为三种境界:“一饮涤昏寐,情思浪爽满天地”。此第一境界。“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此第二境界。“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第三境界。第一境界可理解为“清”饮茶可以使人清醒,派遣孤闷,远离昏沉,能荡涤胸怀,令人心胸开阔,洗昏寐而达澄明之境。第二境界可理解为“和”感受到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当昏寐去除神志清醒之际,人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显得空灵澄明,晶莹剔透,心中的尘垢被洗涤一空,,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可谓“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进入更高的精神享受。第三境界可理解为“ 静”,可以说是进入品茶的最高境界,不仅得以从尘世超脱,也得到了最大的审美愉悦,是品位极高的人生享受.这种意境可以说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孜孜以求的陶渊明式的“悠然南山下”的佳境!难怪皎然会感叹:“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因而高声呼喊:“熟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茶乃大自然的精灵,质朴无华自然天成,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回归了人的一颗平常心.茶贵清,即清正廉洁;茶导和,即和睦处世;茶致静,即恬淡安静。文人寄情山水间,不思利禄,不问功名,“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一杯茶”.品茶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追求是天然野趣,茶带给人的是净化心灵,与山水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找回最自然的真我。可谓“茶里乾坤大,壶里日月长”。品茶,往往品的是感觉,品的是那种味,并随着季节、环境、与个性的不同而不同。就季节而论,若在春风拂面之际,品一品新茶,吮一口嫩绿悠悠的香茗,即有春日晴明的愉悦;夏日炎炎,饮上一杯碧绿生青、满口皆生香,身心便有浸泡在绿阴中的感觉;秋高气爽,收获在望,那时最好冲一杯浓茶,慢慢地咂咂,细细地品品,反反复复地想想,这是一种心境;而在隆冬,泡上一杯“铁观音”(这是我喝过十大名茶之一),望着杯中热气氤氲的橘红色茶水,则会从心头弥漫出一股暖融融的情调。 品茶种种,说道甚多,但大体而言,所谓品茶就是感觉。品茶重在意境,它把饮茶看作是一种艺术的欣赏,精神的享受,都喜欢在“品”字上下功夫,要细细品啜,徐徐体察。通过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使饮者在美妙的色、香、味、形中,感情得到陶冶。这种重在“精神”的饮茶方法,其妙趣难以言传,却可意会。却也正是这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妙趣,才形成了传承两千年的中国茶文化。 茶人饮茶,在观茶、闻香、 浸泡、尝味的品茶过程中,获得美感,并引发各种联想。有的将茶比作美酒,“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有的将茶比作香花,“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有的将茶比作知音,“琴里知闻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有的将茶比作是嫦娥的灵药,“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有的于世无求,只求以茶相伴,“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茶一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茶乃是人们运用审美观,对茶叶进行鉴评与欣赏,是中华民族高洁清雅风尚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