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云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评选中,大益集团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再次上榜,这是大益集团第五次获此殊荣,在颁奖典礼上,时任大益集团董事长、总裁张亚峰女士表示道:“大益集团将开启工业化改革之路,打造普洱茶标准化生产。”
仔细看了一下张总的发言,围绕生产标准化普洱茶的生产大概谈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大益最近取得的相关专利;
(相关资料图)
2、大益自动压饼的生产线;
3、大益集团微生物发酵实验室。
鉴于现在大益熟茶收藏市场尚未成熟,所以第三点就不进行过多的论述了,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点以及未来大益收藏市场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于专利部分,张女士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介绍:
“2022年上半年,大益集团完成3项新专利申请,获得新授权专利4项,新提出商标注册申请22件,新增授权商标25件。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123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外观专利67项;拥有著作权75项、有效商标1151项,其中国内商标809件、国外商标342件。其中,2021年,由勐海茶厂自主研发的“紧压茶模具及应用该模具进行紧压茶的制作工艺”,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这也是大益集团在专利方面获得的最高奖项。”
以上这段话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益集团想要进一步发挥自己在制茶技艺上的优势,从而使自己保持行业领头羊的位置。
众所周知,这些年普洱茶市场涌现出许多新兴品牌,它们当中不少企业发展非常迅猛,这在无形中带给大益集团一定的压力。做茶如做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其他品牌发展提速,作为领头羊的大益必然不会坐视挑战者的出现,利用积累的技术、加大研发的力度,以技术优势、体量优势来确保自己的领先地位。
接下来要看的就是,运用这些新技术专利的大益茶将带给大益茶市怎样的变化。
大益茶生产标准化是张总介绍的一个重点,大益集团勐海茶厂成型车间的自动压饼生产线:
“勐海茶厂自主研发的“捡剔流水线毛发剔除装置”,于2020年申报专利成功,该装置在全行业内推广使用的同时,曾荣获云南省职工创新奖三等奖。毛发剔除装置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原料的洁净度、降低人工拣剔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毛茶原料的造碎,较好提升产品品质。经过近年的持续创新和改进,勐海茶厂在人工拣剔环节中,主要的拣剔器具由传统的簸箕、玻璃桌向拣剔流水线逐步转变,生、熟茶人均拣剔产能由20kg/天,提升到48kg/天,人均效率提升240%.......”
普洱茶生产走标准化这是大势所趋。
现在不少人对普洱茶标准化生产抱有一定的抵制情绪,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一旦普洱茶生产采用标准化的流程,必然会抹杀产品的多样性。
这种观点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普洱茶生产可以存在多个技术路线,但是到了具体的技术路线必然要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尤其是打造收藏级的普洱茶更要如此。
没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就很难得到稳定品质的产品,而稳定品质的产品又恰好是收藏的基本要求。
就拿酒类收藏来说,在酒类收藏中不同年份的酒价格各不相同,其中有些年份的酒特别贵,比如说82年的拉菲红酒。造成这种巨大的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每年制酒工艺上的不同,相反在一个跨度很长的时间里,酿酒的流程有着严格的标准,造成它们品质上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年份原料略有不同。
普洱茶也是一样,即便是同一山头的毛茶,不同年份的品质略有差异。只有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才能够将原料上的差异给表现出来,那么自然也就能彰显出不同年份大益茶的收藏价值。
总之从标准化生产到标准化收藏,或许会是一扫当前市场阴霾的一剂良方。
责编:婉君
来源:大益行情网编辑部